close

 

我相信凡是嫁娶到美國的朋友一定都聽過在台灣或家鄉的親友說「我以後去美國找你玩啊」,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大不了,但這句話可是暗藏了不少玄機呢!

第一種人並沒有計畫去美國玩,這只不過是句客套話,說說罷了,這種人佔大多數。

第二種人可能是你的知己好友,他是認真的。將來你生活裡若有任何不順或者功成名就,他都是第一個衝到你家門口去打人或者鼓掌的。這種人會看情況決定是否吃喝住行全都靠你。如果你過得不錯,負擔得起,他會直說無諱地要住你那兒,用你的、吃你的、喝你的、理直氣壯地白吃白喝。如果你負擔不起或不方便,他會自己找地方住,用自己的、吃自己的、喝自己的,絲毫不麻煩你,甚至還會偷偷塞錢給你或者幫你帶小孩。

第三種人應該算是普通交情的朋友,他不會為了見你特地跑一趟美國。他的意思多半是指將來若剛好有個機會,例如他為了工作得去美國一趟,如果你也有時間就約出來見個面吧!

第四種人是把你當凱子的損友。他有計畫要出國玩但預算有限,想說能省則省,剛好你在美國。他如果去美國玩,或許可以省點兒錢借住在你的地方,心裡期盼著最好你在當地混的不錯,讓他吃喝也都能靠你。換句話說,是他自己想出國玩,因為有利可圖所以說來看你,你不過是隻代宰肥羊。這種人不管交情深淺,只要你答應,他就會來。

我記得有位新娘對我說:「先不說這些親友到底會不會來,可這句話聽著,就感覺像是我等著被利用似的.」

的確,前三種人我們都不怕,也熱切歡迎,就怕第四種人。

美國人極重隱私,朋友相約都是只約來自己家裡,從沒聽說過約去對方家裡的。你若有意和朋友見面,應該說:「你這個星期六有沒有空?要不要來我家吃飯?」絕對不應該說:「我去你家吃飯吧!」

就算再好的朋友,包括那些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兄弟姊妹甚至父母,也不曾這麼說過,這對美國人來說,是種非常基本的禮貌。

相反地,主動要求去對方家裡是個非常突兀不宜的舉動,更遑論自以為「驚喜」地突然出現在對方家門口,你極有可能從此被列為拒絕往來戶。我記得我剛到美國時曾無預警地去看一位來美已久的朋友,心想我只是去串門子,但是對方剛好有其他客人在,並不是很方便,所以就吃了個閉門羹。在美國如果對方願意約你去他家,自然會開口邀你,如果沒約,你也應當體諒人家或有不便之處。

當你去對方的家裡吃飯,對方得排出時間,花費時間準備並料理食物,還要打掃房子,甚至視情況得準備禮物,把小孩托人照顧,你走後主人還得收拾房子,洗碗盤 – 你造成的麻煩並不是那一頓飯而已。我這裡所說的美國人是指住在美國的人,包括各種族裔。

在美國文化中,客人並不一定要帶禮物。 當然,有些人的確會帶個表示感謝的小禮物給他們的主人。 在一般情況下,帶花或是糖果,如果這家人有小孩,玩具應當是恰當的禮物。如果你選擇不帶禮物,別擔心,甚至沒有人會注意到的。

美國人的待客之道從家裡開始 —— 尤其是和食物有關。 大多數美國人都同意,無論如何,好的家常菜勝過餐館的菜。受邀吃飯時,你或許可以問:「我可以帶些什麼嗎?」除非是每人帶一道菜的聚餐,否則主人很可能會回答:「不用,你來就可以了。」大多數非正式的聚餐,你應該穿舒適、輕便的衣服。設法準時到,否則打電話告訴主人你會晚點到。 用餐時,習慣上,人們會稱讚女主人烹調的美食。 當然,最大的讚美是多吃!但是也不可吃到最後一個才離桌,那也是不禮貌的。 

我曾經遇到有華人來洛杉磯旅遊借住我家。平時我在家是睡到自然醒,早餐就是簡單的燕麥片和牛奶,要不就是吃點水果。因為有客人,我還起個大早煮清粥小菜。客人的反應居然是嫌我的早餐太簡單,不像他在家裡吃得那麼豐盛,但勉強能吃因為還算有營養。當時我聽了很想將一鍋熱騰騰稀飯倒在他頭上,叫他回家吃自己去。

當你吃得差不多時,或許可以主動表示要幫忙清理桌子或洗碗盤,但你既是客人,你的主人可能不會讓你這樣做。 他們或許會邀請大家到客廳吃點心、喝茶或咖啡。聊個大約一小時或許就該離去了,你可不希望變得不受歡迎吧。 還有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屋子裡四處窺探,或者未經許可隨意翻動主人的用品及擺設,應該等主人邀請你參觀才較有禮貌。可是除了喬遷喜宴(暖房)之外,客人通常都只待在客廳裡,不會被邀請進其他的房間。

如果你是要去住在人家家裡,那麻煩就更大了。不管主人家有沒有空房,主人家得準備床舖棉被,挪出空間讓你有點兒隱私,得盡地主之誼,安排行程,預約餐館和旅遊景點,得花錢招待你,甚至請假陪你出去玩,水電瓦斯這個月的帳單勢必都得多繳一些。你住在人家家裡的時候,人家的家庭隱私都得多用點兒心藏著點,例如夫妻親蜜的地點就只能侷限在臥室裡,早上也不好穿著睡衣在你面前出現。連小孩都會被要求得格外安分,家裡的貴重物品都得收起來,以防不小心弄壞了,叫你賠也不是,不賠也不是。

美國人通常喜歡訪客事先通知他們,尤其在客人要待好幾天時更是如此,最好不要久留…這是給訪客的經驗之談。 如同十九世紀一位法國作家Jean De La Bruyere所寫的:The first day one is a guest, the second a burden, andthe third a pest. (第一天是客人,第二天是負擔,第三天就是討厭鬼了。)我曾在網站上看到有人提及她要去美國旅遊並會在好友家暫住一個月到半年的時間,著實替她和她的好友捏把冷汗。在美國除非你家是遇上天災人禍,或是主人邀請你去長時間的暫住,住在親友家超過一星期是鮮少發生的事情,就算去也要主動要求分擔開銷及家務。以美國人的習慣,既使是親戚通常也不會一次待上幾個星期。因為你住多久,主人家就不自在多久。交情好是事實,可是因你而造成的麻煩卻也是無可避免,當客人的應當有些自覺才好。

像我和父母前陣子去休士頓探訪姑媽時,雖然她們的房子很大,也有空房,但為了不影響他們的作息並不增加他們的經濟與心理負擔,,這樣我們也不用擔心因為時差問題而影響他們的作息。而且我們探訪的時間不超過三天我們選擇住在距離姑媽家五分種車程的旅館。旅館早上也有提供早餐,這樣也不會給對方心理壓力。到了聖安東尼時,因為主要是去旅遊,我們也不打擾我男友的父母,自己訂酒店和跟當地的旅行團去玩。走之前在電話聯絡,吃個便飯。在美國,就算是親姑媽、甚至父母子女都是如此。我男友的父母來洛杉磯看我男友時也是自己訂鄰近的酒店、租車、自己安排出遊,然後給兒子一兩天的時間聚聚,他們說這樣也不影響兒子的工作與日常作息,自己也比較自在些。

 

而且美國許多城市是地廣人稀,公共交通工具也不像台北的捷運(subway)那麼便捷,出入若沒有車等於沒有腳。而不是每個美國人家裡都有好幾部車子空著無人使用,所以若是要到朋友家借住,最好自行租車,以免造成自己與朋友的不便。在美國租車非常方便,在各大國際機場都有租車公司,也可以經由網路訂車(有些租車公司有接送取車服務),你可以在出國前申辦國際駕照,然後使用信用卡就可以租車了。若你本身的汽車保險沒有包含租車險,租車公司也提供買臨時車險,非常方便。若你是在紐約市,搭乘地鐵可能比開車還方便。我阿姨常說住在洛杉磯沒有車就等於殘廢了,像從我家(Chino) 到洛杉磯國際機場(LAX)不塞車的情況下開車約一個小時,尖峰時刻要兩個半小時,但是搭乘公車就要四個半小時,因為洛杉磯公交車的站牌和班次不多,中途還要轉車,並得走將近50分鐘的路。

 

在美國由於工資昂貴,大多數的人家是沒有請鐘點工或佣人來打掃清潔的。當你住在美國人家裡時,設法使你住的地方保持整齊清潔。你的主人一家都會感謝你這麼體貼,他們甚至會再邀請你!千萬不可當作自己是住在酒店賓館一樣,不鋪床疊被、使用衛浴後也不整理、留下毛髮在浴缸和洗臉盆、水漬和肥皂漬濺到到處都是。這對主人是一種不尊重,也造成人家的麻煩。

華人比較熱情好客,也比西方人缺乏這種尊重對方的生活空間的觀念。「家」是我們休息放鬆的地方,是我們可以坐沒坐姿,站沒站相,狼吞虎嚥的地方。任何一個外人的存在,都會破壞這樣的自在。即便我很喜歡朋友來家裡玩,短暫地犧牲這樣高度的自由以換取與朋友同樂,我認為非常值得。但是「請誰來」、「什麼時候來」、「來多久」、「來做什麼」…這些都影響著我在我自己家裡的自在,我相信我理當有權做這些決定。

在美國,請朋友來家裡的這個決定,牽涉的不只是「交情」而已,最重要的是「信任」。活到四十幾歲,總有不少朋友是認識了不少年了的,不能說沒有交情,可是「交情」不等於「信任」。「交情」這東西時間耗下去就能有的,但「信任」卻無關時間長短,是得經過很多事,累積了很多兩人生命中的交集,才可能贏得些微的那麼一丁點兒。換句話說,交情再好,認識再久,主人也不會想請你來家裡住。去到別人家就是去給人家添麻煩,既然如此,我認為應把這個決定權留給主人家。當主人家邀請你去他們家玩的時候,表示那是他方便的時間,他也樂意被你麻煩,這才有可能雙方都玩得盡興,沒有怨言,不傷感情.所以把「邀請權」交給主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mlg 庭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